十週年

2005年6月19日是地下天文台網站成立十週年紀念。不過地下天文台其實始於1993年,當時互聯網仍未發達,一班氣象愛好者利用電郵通訊。轉眼十多年,部分朋友仍留在討論區,實在難得。當年的小學生現在已讀大學,同輩則相繼成家立室,不過興趣依舊,還是打風不離電腦,夜半醒來。地下天文台成立至今,版面改動的次數不多。一來版面設計不是我的強項,二來地下天文台著重內容多於版面,太花巧的版面只會增加下載時間及伺服器負荷。不過如果有朋友提供可行的新版面甚至新「台徽」樣本,我倒不介意改一改,因為現在的版面已用了五年。 地下天文台過去版面 十年前成立網站時,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興趣交流。當時天文台網站還未成立,網頁每日人手更新兩次。更新前先抬頭望天,再收聽天氣報告,很是有趣,也曾試過趕回家更新網頁。天文台網站成立後,我進行了大量程式編寫,把更新自動化,省卻的時間用來開發。高空天氣圖、各區氣溫圖、航空天氣報告、自動氣象站數據、戶外天氣影像、閃電位置圖、PDA版本等,都比天文台更早推出。 隨著互聯網發展,各國不斷投放資源於氣象研究並把結果上網,現在網上的氣象資料已多至一個普通人不能消化的程度。資訊泛濫下,我們需要獨立思考,作出判斷。與其人云亦云,不如只看官方消息。在這裡要多謝當年 Global Link 的老闆 Eric Ho 及 King Ho,因為沒有他們的優質服務,加上無條件贊助網站寄存,地下天文台就沒有今天。不過 Global Link 已於多年前賣盤,我也再沒有見過他們。 我不知道地下天文台有沒有二十、三十…週年紀念,不過我有個夢想:把網站交給我的下一代。

西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

天文台「熱帶氣旋命名比賽」公佈結果,「太極」及「木棉」勝出,如獲ESCAP/WMO(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通過,將會成為新的西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談到西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1978年及以前全用女性,因此有「風姐」的說法。1979年開始加入男性。直至2000年才被一堆花草樹木飛禽走獸星座神話所取代。印象較深的是2001年「榴槤」襲港,幸好沒有市民被榴槤擊傷。 西太平洋熱帶氣旋名字 儘管如此,亞洲各國對同一熱帶氣旋仍有不同的叫法,例如2004年的圓規: 香港:圓規/KOMPASU中國:9號颱風日本:颱風9號美國:12W台灣:康柏斯菲律賓:JULIAN 中國、日本及美國有不同之編號,台灣根據英文名自行翻譯,與名單上的中文名可能有出入,菲律賓則有另一套熱帶氣旋名字。(可參考熱帶氣旋名字:PAGASA Names) 你是否看得一頭霧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