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污染

近年廣東及香港的空氣污染日趨嚴重,天空經常白濛濛一片。究竟甚麼是空氣污染?空氣中的污染物包括懸浮微粒、一氧化碳、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氫化合物、臭氧和鉛等。廣東地區急劇發展,工業廢氣、發電廠燃燒含硫的煤、車輛燃燒含鉛汽油等都是造成污染的原因。污染物會刺激五官及肺部造成不適。硫及氮的氧化物更呈酸性,與水汽接觸後會形成硫酸及硝酸微滴,侵蝕建築物及引致酸雨。污染物亦會阻礙空氣熱量散失,令溫室效應加劇。市區空氣不流通,熱島效應更明顯。熱島效應是指城市吸熱多散熱少的現象。 星期日的馬拉松賽事有多人不適,有人歸咎於空氣污染。翻查天氣情況,當日早上氣溫適中,但風力微弱,空氣污染指數相當高,路邊監測站在120以上,一般監測站(葵涌、東涌)也超過90。一股東風潮於早上八時後影響香港,風力增強,污染情況才慢慢改善。

天氣預報的局限性

現今科技雖然先進,但在天氣預報方面仍然有很多局限性,引致預報不準確。  天氣預報主要靠電腦模擬大氣運動。大氣運動是物理現象,涉及複雜的數學運算,因此需要快速的超級電腦才能勝任。預報模式的解象度越精細,準確度越高,但所需的運算時間越多。如果24小時預報需要20小時才能計算出來就很不實際,因此我們要在模式解象度及運算時間取得平衡。 預報模式亦受初始條件(initial condition)影響,如果輸入的數據稍有偏差,得出的結果可以完全不同。這在陸地問題還不太大,但海洋或高山的氣象站不多,數據不足,只能進行插值(interpolation)評估,因此造成誤差。舉例,現時72小時颱風預報誤差仍超過300公里。這解釋為甚麼要派飛機飛進颱風中心量度數據,用來修正模式。 一般而言,冬季天氣較穩定,預報準確度較高,可以一星期前預報寒潮南下。踏入春季,尤其是春夏之間,天氣變化較大,預報的準確度較低,對於局部地區的突發天氣如暴雨更是束手無策。 除非有新科技改善電腦運算速度、預報模式模擬大氣運動的準確性及數據的質與量,天氣預報距離完美仍有一段很長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