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暴回顧第二輯】2016年6月28日97W正面影響香港

【風暴回顧第二輯】2016年6月28日97W正面影響香港

2016年6月23日,一個低壓區在關島西南方形成(編號為97W),6月26日美國JTWC為此系統發出TCFA(熱帶氣旋形成警報),而日本JMA和台灣CWB亦於當日將其升格為TD(熱帶性低氣壓),日本當局更對其發出GW(烈風警報),表示該系統有可能在24小時內被升格至熱帶風暴及被命名。 97W在6月27日橫過菲律賓,受呂宋地形影響,其結構被破壞,進入南海後,其低層環流中心暴露、結構相當鬆散。由於當時南海發展熱帶氣旋的條件欠佳,以致其未能進一步增強。同日晚上,97W已移至香港東南面約300多公里,快將登陸,JMA取消烈風警報(表示不會考慮將其升格及命名)。 97W在6月28日上午掠過橫欄島以南附近海域時,橫瀾島測得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為每小時53公里,其後97W於將軍澳至觀塘一帶登陸,穿過新界東部及吐露港,經打鼓嶺附近進入深圳。香港境內曾吹旋風(西貢、大美督及塔門等測風站風向順轉,而市區大部分地區及新界西部風向逆轉),風向由東北風轉為西南風。最高10分鐘持續風速記錄方面,橫欄島、大美督及塔門曾測得強風;北角、九龍天星碼頭、長洲泳灘及青洲風力亦接近強風水平,香港普遍地區帶來的風力與後一年的熱帶氣旋洛克頗為接近(詳見附圖右下列表)。97W亦為香港帶來狂風驟雨,普遍地區測得超過20毫米雨量。鑒於香港天文台由始至終都未有將其升格至熱帶低氣壓級別,因此當日並未有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
【風暴回顧第一輯】2000年6月熱帶低氣壓 (TD618)

【風暴回顧第一輯】2000年6月熱帶低氣壓 (TD618)

在2000年6月18日約晚上9時,當時影響廣東沿岸的低壓槽的其中一個大氣旋渦在大嶼山以南海域,即香港天文台西南偏南約35公里增強成為一小型熱帶低氣壓,後來氣象愛好者大多稱此系統為「TD618(熱帶低氣壓618)」。該熱帶低氣壓隨後向北移動,在大嶼山及香港島之間掠過(見右下方的風向風速圖),於晚上10時15分在荃灣附近登陸,午夜前於落馬洲附近進入深圳,及後於6月19日約凌晨2時前於廣東內陸消散。 從當時的六十分鐘平均風速圖表所見,香港南部海域的風力在晚上7時起開始迅速增強,橫瀾島及長洲在晚上9時左右錄得一小時強風。為安全計,天文台直接在晚上9時15分懸掛三號強風信號,隨後大美督錄得一小時強風,橫瀾島錄得一小時烈風,而西貢亦受烈風吹襲近一小時,顯示該系統很可能曾短暫達到熱帶風暴下限強度。在晚上10時左右,西貢位於該熱帶低氣壓移動方向的右半圓,加上受強烈雨帶影響(見左下方的雷達圖),當時吹起對西貢測風站較為敏感的偏南風,期間測得高達每小時71公里的最高10分鐘平均風速、每小時66公里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及每小時96公里的最高陣風。維港區域方面,京士柏測得的最高60分鐘平均風速曾一度達到強風指標。 由於當時天文台仍未採用八個參考測風站(2007年開始採用,2013年起以流浮山取代濕地公園成為參考測風站)的風速作為發出3號及8號風球的準則,以下的7站最高風速平均值(啟德測風站維修中)及8站(以維港區域中面向南方的開敞程度與啟德站較相似的天星碼頭的測風站作計算)僅供參考。 7站(啟德測風站維修中)最高60分鐘風速平均值:34.8 7站(啟德測風站維修中)最高10分鐘風速平均值:40.0 8站(天星碼頭代替啟德)最高60分鐘風速平均值:34.9 8站(天星碼頭代替啟德)最高10分鐘風速平均值:39.8 在熱帶低氣壓影響香港期間,小西灣及柴灣分別有棚架倒塌和木板從地盤高處塌下,無人傷亡。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共懸掛了4小時30分,這是香港天文台有記錄以來最短的。有關熱帶低氣壓(TD618)的更多資料,可參閱香港天文台網站所載的資料。 2000年熱帶氣旋年刊: https://www.hko.gov.hk/en/publica/tc/files/tc2000.pdf 2000年6月18日小型熱帶低氣壓短文 (Reprint 417): http://www.hko.gov.hk/publica/reprint/r417.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