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熱帶氣旋新名字

2020年熱帶氣旋新名字

圖:山陀兒(KRATHON)(網上圖片)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委員會/世界氣象組織颱風委員會(下稱颱風委員會)第52屆會議原定於2020年2月在香港舉行。由於年初新冠肺炎爆發,會議改為視像形式分兩次於3月及6月舉行,由香港天文台主辦。這是颱風委員會歷史上首次採用視像形式舉行屆會。 颱風委員會於七月下旬正式通過會議記錄,當中包括熱帶氣旋名字的更換: MANGKHUT(山竹)由 KRATHON 取代 RUMBIA (溫比亞)由 PULASAN 取代 KRATHON 及 PULASAN 都是水果。根據中央氣象台網頁,新名字的中文譯名亦已落實,KRATHON 意譯為「山陀兒」,而 PULSAN 則音譯為「普拉桑」。由於名字由中港澳三方共同協議,相信香港天文台稍後亦會公佈。 至於被除名的熱帶氣旋名字則有6個:HAGIBIS(海貝思), FAXAI(法茜), KAMMURI(北冕), PHANFONE(巴蓬), LEKIMA(利奇馬)及 YUTU (玉兔),新名字將於第53屆會議商討。 ===== 延伸閱讀:熱帶氣旋名字的更換(節錄自《天氣其實不難懂》) 每年香港天文台都會公佈更換熱帶氣旋名字,到底名字如何決定的呢? 2000 年以前,西太平洋及南中國海的熱帶氣旋名字由美國提供,主要為人名。後來聯合國颱風委員會通過決議,由 2000…
熱帶氣旋森拉克風力回顧

熱帶氣旋森拉克風力回顧

7月31日,位於南海的季風低壓的外圍環流開始影響香港。香港風勢增強,天文台於上午7時05分發出強烈季候風信號。隨著季風低壓組織改善,天文台於晚上升格為熱帶低氣壓並於8時40分發出三號強風信號,取代強烈季候風信號。對上一次天文台以風球取代黑球是1993年9月下旬的颱風黛蒂。其後日本氣象廳於8月1日下午將該熱帶低氣壓升格並命名為森拉克。 森拉克影響香港期間,本地普遍吹清勁至強風,離岸及高地間中吹烈風。在發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期間,長洲、機場、西貢及啟德測風站錄得的最高10分鐘持續風速分別為每小時77、57、51及45公里。維港區域方面,九龍天星碼頭、北角及中環碼頭均曾錄得強風,而京士柏的風速亦持續達到強風指標(^)。八個參考測風站的最高60分鐘持續風速平均值方面,與2007年以來29個令天文台最高發出三號風球的熱帶氣旋作比較,森拉克排行第八。森拉克亦是自2007年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修訂以來,第十個達到「八中四」標準的三號風球個案。 與森拉克相關的雨帶亦為香港帶來較頻密的狂風大驟雨,普遍地區在7月31日至8月1日期間共錄得超過50毫米的雨量,而大埔區、西貢區、北區及南區更錄得約100毫米的雨量。 熱帶氣旋森拉克於8月2日日間登陸越南北部,並在晚上減弱為低壓區。 ^ 京士柏及橫瀾島的一小時強風指標分別為每小時30.6及52.2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