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減少地板及牆壁「出水」?

昨日影響本港的偏東氣流今日被一股西南氣流取代。由於氣流來自溫暖潮濕的海面,本港氣溫及相對濕度迅速上升,室內地板及牆壁「出水」,相當惱人。 2022年3月25日850百帕風場圖。黃海的低壓區正在發展,中國東南沿岸、台灣海峽及南海北部吹起西南風。(Earth) 空氣中含有水汽(或水蒸氣),「出水」就是水汽飽和凝結成水滴的過程。 何謂飽和?空氣中可容納水汽受氣溫影響。氣溫越高,可容納的水汽含量越多;反之亦然。現時空氣中水汽含量與最大值之比,就是天氣報告中的相對濕度(relative humidity)。當相對濕度接近100%時,過多的水汽就會凝結為水滴。 牆壁出現水滴(網上圖片) 室外及室內的氣溫常有差異。寒潮影響香港的初期,室內降溫較室外慢(混凝土建築物會儲存熱量),不覺得冷;然而到了回南天,室內增溫亦較室外慢,兩者出現溫度差。 當室外溫暖潮濕的空氣進入室內,由於氣溫下降,可容納的水汽含量減少,水汽就出現飽和凝結成水滴,於是地板及牆壁就「出水」。情況就像將一罐汽水從雪櫃取出,汽水罐表面空氣遇冷,水汽就凝結為水滴。 如何減少地板及牆壁「出水」的現象? 減少開窗。讓室外的暖濕空氣不會進入室內,減低水汽凝結的機會。開抽濕機。將現時室內的水汽減少,降低相對濕度。開冷氣。原理跟2)相似,但留意會令室內氣溫下降,如果開窗的話,「出水」情況會更嚴重。開暖氣。減低室內與室外的氣溫差異,令水汽凝結的機會減少。 Patreon 延伸閱讀:利用溫濕度計避免牆壁「出水」

甚麼是霜凍警告?

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終於結束,今日轉為天晴乾燥。不過晚間天氣仍然寒冷,天文台更發出了霜凍警告,表示新界北部及高地可能出現結霜。 結霜是因為空氣中的水汽飽和,多餘的水汽直接轉變為冰(稱為凝華,deposition)的現象。天氣乾燥,為甚麼水汽會出現飽和呢?由於空氣在不同溫度下可容納的水汽量並不相同,溫度越高,可以容納的水汽量越多;溫度越低,可以容納的水汽量越少。 我們在天氣報告中聽到的相對濕度,就是現時空氣中水汽量與可以容納的水汽量之比。當冬季季候風佔據華南沿岸後,香港受乾燥的大陸性氣團影響,空氣中水汽量漸趨穩定。當晚間晴朗無雲、風力微弱,新界北部氣溫會下降得非常快(例如北潭涌、打鼓嶺及石崗)。空氣中可以容納的水汽量減少,分母變小,相對濕度便隨之上升,表示輻射冷卻現象正在進行中,並不是儀器出現故障。 隨著氣溫繼續下降,相對濕度逐漸接近100%,空氣的水汽開始出現飽和,我們將相對濕度為100%時之氣溫稱為露點(dew point)。假如露點高於0度,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為露(dew);假如露點等於或低於0度,多餘的水汽就會凝華為霜(frost)。 露和霜一般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的物件上出現,若物件為深色或金屬(例如私家車車頂),則溫度會更低,露和霜更易形成。由於地面氣溫會較氣象站氣溫為低,因此天文台近年同時公佈打鼓嶺及大帽山的草溫,作為結霜的參考。當草溫接近0度而相對濕度接近100%時,地面就可能出現結霜,天文台便會發出霜凍警告提醒農民注意,以免農作物被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