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號風球與黑色暴雨

浣熊襲港,澳門掛起八號風球,香港卻發出三號風球及黑色暴雨警告,引來市民質疑。兩者有甚麼分別?風球與暴雨警告是兩個不同的警告系統。風球是用來警告風力,分為一號、三號、八號、九號、十號五級。當天文台發出八號或以上風球時,市民應留在家中。如在上班/上課期間發出,市民應盡早回家。熱帶氣旋影響時間比較長,為免市民上班上學造成混亂,發出八號風球的時間多在清早。如未及在清早發出,則會先發出「八號風球預警」,給予市民大約兩小時準備。暴雨警告是用來警告雨量,分為黃色、紅色、黑色三級。當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信號時,市民應留在家中。如在上班/上課期間發出,市民應如常工作/上學,不應冒雨回家。暴雨來得急而且強度大,暴雨警告信號可以在短時間內多次轉變,無可避免造成混亂。另一方面,暴雨影響的時間比較短,暴雨後天氣迅速好轉,不了解的市民會質疑警告發出的需要性。浣熊引致香港帶來強風和大雨,因此天文台先後發出三號風球、黃色及紅色暴雨警告。其後雨勢轉大,但風力未有增強,所以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而不是八號風球。有人會問:澳門懸掛八號風球,為甚麼香港只發出三號?(香港已於2002年取消「懸掛 」風球而改為「發出」)熱帶氣旋的風力於中心附近最強,往外逐漸減弱,我們以「烈風圈」表示受熱帶氣旋影響吹烈風的半徑範圍。例如烈風圈為100公里時,表示距離熱帶氣旋中心100公里半徑內吹烈風。當熱帶氣旋增強時,烈風圈增大;當熱帶氣旋減弱時,烈風圈縮小。浣熊由西南面接近,因此距離澳門比較近,加上接近時正在減弱,烈風圈同時縮小。香港與澳門距離約90公里,別少看這90公里,假如澳門在烈風圈內而香港在烈風圈外,香港便不受烈風吹襲。天文台網站的船舶熱帶氣旋警告提供烈風圈的資料,可供參考。因此香港與澳門的風球高低,除了人為因素外,也受熱帶氣旋的強度、位置及移動方向影響,不一定每次相同。明白這點便不會被誤導了。

拉尼娜與四月熱帶氣旋

今年是拉尼娜年,熱帶低氣壓浣熊於四月進入南海,有機會成為1967年以來天文台最早發出熱帶氣旋警告的熱帶氣旋。近年開始為人熟悉的厄爾尼諾是指東太平洋海水溫度較正常為高的現象,拉尼娜恰好相反,而兩者對大氣環流都會產生影響。在拉尼娜年,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比正常為強,熱帶氣旋生成位置亦較為偏西,因此熱帶氣旋較易進入南海。過去40年四月影響香港的熱帶氣旋(以天文台發出一號或以上風球為準)有三個:1967年4月9日颱風維奧莉1978年4月23日颱風奧麗芙1999年4月29日颱風利奧四月進入南海的熱帶氣旋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移動方向由西北轉為東北,稱為轉向(recurvature),而且角度甚大(即向北移動後不久便轉向東北),因此準確預測有一定難度。七八月的熱帶氣旋,有時移動方向可以持續數天向北然後才轉向東北。現時浣熊的動向仍未明朗,各國預報主要分兩派:一派預測向西北移動直趨海南島,另一派預測轉向東北影響廣東沿岸,如屬後者接近週末時香港天氣將轉壞。在拉尼娜年的前提下,風季提早開始屬「正常」現象。2004年天文台研究曾比較厄爾尼諾/拉尼娜對熱帶氣旋登陸位置的影響,發現在拉尼娜年的9-11月,登陸中國沿岸(包括華中及華北)的熱帶氣旋明顯增加。根據研究報告,今年9-11月可能有3-5個熱帶氣旋登陸中國沿岸,因此防風措施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