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in一般
一億
靜悄悄地,地下天文台主頁的瀏覽人次突破一億。 已經是十五年前的事。 1995年,互聯網初起,醉心於氣象的我,眼看互聯網上香港天氣資訊貧乏,於是自行架設網站,把自己多年心得公諸同好。那時網頁還是人手更新,每日早上八時和晚上八時,我抬頭望天,然後把觀天記錄輸入電腦,有時還要趕回家更新。 直至有天,我在美國的網站發現香港及東亞地區的天氣資訊,不過全是編了碼,於是就開始了編寫程式的生涯,地下天文台亦逐步走向自動化,先後提供香港地面及高空天氣報告、東亞地區高空天氣圖、酷熱/風寒/K指數及各國熱帶氣旋預報路徑圖等獨家資料。 其後的日子,地下天文台設立了討論區、天氣預測比賽、熱帶氣旋預測比賽等,讓一眾氣象愛好者聚首一堂、表達意見、彼此切磋。參加的朋友來自五湖四海,包括外國的氣象學者和預報員。在熱帶氣旋襲港的日子,討論區不乏精闢的討論和見解,地下天文台的專業地位亦慢慢建立。 最值得回味的日子當然是跟朋友一起上山下海追風,把錄得的數據、拍得的相片和影片公諸同好,此舉也開始引來傳媒訪問。我們還架設自動氣象站、閃電位置探測儀和大氣電場監測儀。拋磚引玉,不少學校也自行架設氣象站作教育用途,天文台最後亦把各區氣象站和閃電位置等數據公開。 近年我則轉向氣象普及教育,除應邀進行演講外,更有幸先後出版《做個醒目天氣人》、《香港天氣常識及觀測》、《天啊﹗我們都看得懂的天氣圖》三書,及成立了網誌《氣象‧人‧語》。2008年,我在九號風球的黃昏升格為爸爸,人生的優先次序得重新安排,不過我對氣象的熱情未減,仍然有不少計劃,只待東風來的一天。 1996年地下天文台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