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馬拉松事件的氣象分析

坊間已有很多關於事件的報道,我嘗試從氣象角度補充一下。1. 這是一次典型冷空氣過境過程,中央氣象台在前一日的天氣提示中已表明氣溫下降、風力增強並且有強對流天氣,亦會有沙塵暴。ECMWF 數值預報亦顯示850百帕的氣溫負距平(比氣候值低)區域會在星期六早上影響賽區,且10米高陣風的極端天氣指數預報顯示有80-90%的集合預報預測有極端大風(跟氣候平均比較)。所以,氣溫下降及有大風是預期的。2. 甘肅五月份日夜溫差較大,跑手對日間氣溫的警覺性較低,賽會亦建議將禦寒衣物放在較後的 CP (checkpoint)。加上比賽前一日異常溫暖(當地氣溫接近30度),出現常見的「鋒前增溫」效應,表示冷空氣即將到達,但容易被忽略。香港冬季及春季亦會出現「鋒前增溫」效應。3. 賽會對天氣轉變的警覺不足,沒有提醒跑手作額外準備。22日早上出發時,出發點氣溫約十多度,正常情況下是相當舒適,不過有跑手表示感到涼意及比較大風,謹慎的跑手應該檢查禦寒裝備,但相信來不及添加,只能抱著「頂硬上」或僥倖心態出發。4. 冷空氣早上較後時間抵達賽區。冷鋒的結構是由地面向高空傾斜,因此跑手上山的時候就會遇到天氣轉變。由於前一日天氣溫暖,冷暖氣團相遇形成「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冰雹」等強對流天氣。而山上的風會更大,氣溫會更低,再加上下雨,體感溫度迅速下降。5. 強對流天氣的特點是突發且持續時間短,現時預報技術難以提早預測(香港每年的暴雨就是例子),只能用臨近預報方法例如雷達圖。但主辦單位是否有能力作判斷,山區訊號接收都是問題。6. 人體溫度是37C,低於35C就會出現低溫症,症狀包括顫抖、言語不清、呼吸變慢及淺、脈搏微弱、疲倦及肌肉協調能力減低、混亂或記憶喪失、甚至失去意識。當體溫低於30C,暴露的皮膚會變藍、肌肉協調能力完全喪失、行動及言語或會不合理。需要即時搶救。7. 據報今次遇難的都是跑在前面的高手,退賽的都活下來。跑得太快無路可退,加上好勝心以為可以克服大自然變化並且賺取獎金(參加費$1000,完成賽事得$1600),就造成今次慘劇。2016年1月24日香港受超級寒潮影響,大帽山吹烈風,氣溫跌至-6C並且有凍雨(即0C以下的雨接觸地面或物件時立即結冰),當時亦有類似今次的100公里越野跑進行,結果不少跑手被困及出現低溫症,最後比賽取消。那次沒有造成嚴重傷亡,實是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