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市蜃樓與能見度

報載昨天東涌懷疑出現海市蜃樓景象,甚麼是海市蜃樓?海市蜃樓(mirage)是由於空氣密度隨高度急劇變化,光線穿過時彎曲,造成景物上移或倒置的現象。海市蜃樓可分為上現蜃樓(superior mirage)及下現蜃樓(inferior mirage)兩種,見圖:(圖片取自慧師學科網)空氣密度隨高度急劇變化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出現逆溫層,即高度上升時溫度不降反升,常見於香港冬季及春季;另一是強烈日照使地面溫度急劇上升,常見於沙漠地區。前者引致上現蜃樓,後者引致下現蜃樓。雖然近年香港出現煙霞的日子上升,影響能見度;但在天朗氣清的日子,能見度可達50公里或以上,在赤臘角機場可以看到澳門大橋和燈塔。延伸閱讀(英文):http://www.islandnet.com/~see/weather/elements/mirage1.htm

派比安給香港人的一課

颱風派比安過後,除了批評天文台之外,還可以做甚麼?縱觀各方討論,指向天文台的甚多,提出建議的甚少。近年香港有個風氣,就是只懂批評、不懂建議,這種現象在傳媒報道尤甚。市民受傳媒影響,也養成這種陋習。每個人都有情緒(尤其是受害者),但情緒過後便要回到問題桌上,運用理性和獨立思考,提出建議才能解決問題。香港人在八號風球下外出已是鐵一般的事實。排除需要上班的一族(通常為服務性行業,感謝他們),其他市民外出多數只為消遣。派比安一役風力之強,或者令他們下次八號(甚至三號)風球外出前先考慮吧?(也許就是市民漠視熱帶氣旋警告,天文台才收緊發出警告的標準,可謂用心良苦。)很多人都說「當天很大風」,如何才算大風?甚麼是強風、烈風、暴風…人都瘋了,只因香港人的氣象知識非常薄弱。最簡單的錯誤莫如「天文」和「氣象」,這在傳媒報道屢見不鮮。天文學是研究星體,氣象學是研究天氣,天文發燒友對風球是沒有興趣的。以下是世界氣象組織採用的蒲福氏風級(Beaufort Wind Scale)。並非每個市民都會帶風速計外出,下次在街上走時,不妨留意四周環境,評估風力有多少「級」,在網上瀏覽時也留意符號(風矢)的變化,這也算是自我增值的一種。(節錄自「做個醒目天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