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你覺得冷嗎?

今天早上你覺得冷嗎?為甚麼天文台好像沒有提示似的?今天早上部分地區的最低氣溫如下:荃灣:9.5度將軍澳:9.7度流浮山、石崗:10.3度上水、打鼓嶺、大埔:10.4度屯門、青衣、沙田、長洲:10.8度坪洲:11.0度赤柱:11.2度西貢:11.3度赤鱲角:11.5度天文台:11.8度黃竹坑:12.1度天文台的天氣術語中,12度以下稱為「寒冷」,當天文台預料氣溫跌至寒冷水平時便會發出寒冷天氣警告。為甚麼今次他們沒有發出警告呢?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們預報失誤。天氣變幻莫測,最先進的超級電腦或預報模式都不能準確預測。當實況與預測有差距時,應如何補救?應該即時修正預測(有需要時發出警告),還是盼望實況與預測的差距收窄,讓失誤變得不明顯,再在天氣報告的字眼上下功夫將失誤隱瞞?明顯地天文台選擇了後者:香港天文台在一月二十四日上午六時四十五分發出之最新天氣報告東北季候風為華南帶來相當清涼的天氣。本港方面,今早氣溫比昨日低約四度。本港地區今 日天氣預測:早上天氣相當清涼。天晴乾燥。最高氣溫約17度。吹和緩至清勁北風,離岸海 域及高地間中吹強風。 「氣溫低四度」、「相當清涼」都是取巧的字眼。或者你會說「寒冷天氣警告對我並無意義」,那就好了,至少你不會被天文台誤導,以為警告生效時天氣才會寒冷。但如果警告失去它的意義,為甚麼要保留下來?是浪費公帑嗎?夏天的酷熱天氣警告也有同樣問題,千萬不要以為警告生效時天氣才會酷熱。或說天文台有一套發出警告的標準,公眾未了解不應批評。去年的「派比安事件」,天文台初說維港風力未達標,後在內部諮詢中改說早已把三號風球界定為「離岸可能吹烈風」,連氣象愛好者也不知道有這個轉變,更何況普通市民。如果發出警告沒有一套標準,或標準隨時改變,市民的警覺性就會降低,警告就會失去意義。把標準模糊化無疑令出錯的機會減少,但只是自欺欺人的做法,逃不過氣象愛好者的雪亮眼睛,卻苦了依賴警告的一群。

為甚麼晚間新界較市區為冷?

2007年1月7日:晴、微風晚上11時天文台氣溫14度,但荃灣、沙田、大埔、粉嶺只有10-11度,打鼓嶺及北潭涌更只有7度。為何分別這麼大?晚間市區氣溫一般比新界為高,除建築物阻擋空氣流通外,構成建築物的混凝土在日間吸收太陽熱量後會於晚間釋放出來,加上城市排出的廢氣,減慢了氣溫下降的速度。除了香港,其他大城市亦出現這種現象,科學家稱為「熱島效應」(heat island effect ),城市發展令氣溫上升,有如熱源一樣。在新界及空曠地區,晚間地面熱量以輻射的方式向空中散失。雲和水汽可以保存熱量,因此多雲和潮濕的日子,新界與市區氣溫的差異較小。此外風將地面較冷的空氣與上空較暖的空氣混合,減慢氣溫下降的速度。但在天晴和微風的晚上,新界氣溫有時會急降至5度或以下,此現象稱為輻射冷卻(radiation cooling),其中以打鼓嶺、北潭涌、石崗及沙田等地最常出現。部分地區四周被山包圍,有利冷空氣積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