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鎖香江

踏入春季,天氣漸轉潮濕,今早維多利亞港出現平流霧。 圖:今早維多利亞港的平流霧(來源:香港天文台) 正常情況下,溫度隨高度上升而下降,因此山上氣溫比平地為低,空氣自由上升。冬末春初,太平洋的海洋氣流開始影響華南沿岸,但華南沿岸間中仍受東北季候風影響。由於海洋氣流溫暖潮濕,當高空氣溫較高而地面氣溫較低,我們稱為逆溫層。空氣無法在逆溫層內上升,遇冷時水汽凝結為水滴,就形成霧。而從另一個角度理解,霧可以看成接觸地面的雲。 香港常見的霧主要分為以下幾種: 1. 輻射霧:日落後由於地面降溫,空氣冷卻形成霧。香港的盆地例如沙田、石崗、打鼓嶺等經常在日落後出現輻射霧。在天晴無風的日子,地面降溫加快,有助輻射霧的形成。輻射霧一般厚度不大,在日出或風勢增強後迅速消散。 2. 平流霧:大範圍溫暖潮濕空氣經過較涼的海面或陸地時,空氣冷卻形成霧。香港春天經常受平流霧影響,當東南風或南風經過南中國海北部較涼的海面時,平流霧便形成。平流霧影響範圍較大,影響時間亦較長,可以持續數天。 3. 上坡霧:空氣經過山脈時,受地形影響被抬升,空氣冷卻形成霧。大帽山或鳳凰山的山腰有時會出現一層雲,其實就是空氣被抬升冷卻的結果。 除此之外,還有山谷霧、降雨霧及蒸氣霧等。最近有朋友在遠足時突然遇上下雨,由於雨水較周圍空氣為暖,雨水蒸發令空氣中的水汽飽和形成降雨霧,四周朦朧一片。 天文台的天氣報告中經常使用霧、薄霧和煙霞(內地稱為霾)的術語。當能見度受水滴影響低於1公里及5公里,而相對濕度在80%以上時,我們稱為霧及薄霧。當能見度受懸浮粒子影響,而相對濕度在80%以下時,我們稱為煙霞。

甚麼是霜凍警告?

持續多日的陰雨天氣終於結束,今日轉為天晴乾燥。不過晚間天氣仍然寒冷,天文台更發出了霜凍警告,表示新界北部及高地可能出現結霜。 結霜是因為空氣中的水汽飽和,多餘的水汽直接轉變為冰(稱為凝華,deposition)的現象。天氣乾燥,為甚麼水汽會出現飽和呢?由於空氣在不同溫度下可容納的水汽量並不相同,溫度越高,可以容納的水汽量越多;溫度越低,可以容納的水汽量越少。 我們在天氣報告中聽到的相對濕度,就是現時空氣中水汽量與可以容納的水汽量之比。當冬季季候風佔據華南沿岸後,香港受乾燥的大陸性氣團影響,空氣中水汽量漸趨穩定。當晚間晴朗無雲、風力微弱,新界北部氣溫會下降得非常快(例如北潭涌、打鼓嶺及石崗)。空氣中可以容納的水汽量減少,分母變小,相對濕度便隨之上升,表示輻射冷卻現象正在進行中,並不是儀器出現故障。 隨著氣溫繼續下降,相對濕度逐漸接近100%,空氣的水汽開始出現飽和,我們將相對濕度為100%時之氣溫稱為露點(dew point)。假如露點高於0度,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為露(dew);假如露點等於或低於0度,多餘的水汽就會凝華為霜(frost)。 露和霜一般在地面或接近地面的物件上出現,若物件為深色或金屬(例如私家車車頂),則溫度會更低,露和霜更易形成。由於地面氣溫會較氣象站氣溫為低,因此天文台近年同時公佈打鼓嶺及大帽山的草溫,作為結霜的參考。當草溫接近0度而相對濕度接近100%時,地面就可能出現結霜,天文台便會發出霜凍警告提醒農民注意,以免農作物被凍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