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市民只關心天文台發出甚麼風球,卻不了解風球的意義及背後暗示。
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系統源於1884年,採用數字及不同形狀的標誌(包括圓柱形、球形和圓錐形)向漁民及航海人士發出風力警告。全盛時期警告共有10個並分別以1-10號風球表示,經過多次修訂,1956年只剩下1、3、5-8、9及10號,其中5-8號表示由不同方向吹襲之烈風。為避免市民誤解5-8號風球風力有差異,天文台於1973年將5-8號風球統一為8號風球,並以四個方向表示,即今日之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及8號東南風球。
並非每個熱帶氣旋進入本港800公里後天文台都會發出1號風球。2006年天文台將1號風球的定義修訂為「香港境內海域可能吹強風」,這個轉變表示假如熱帶氣旋強度及移動方向不足以令香港境內海域可能吹強風,天文台將不會發出1號風球。換句說話當1號風球發出後,市民進行戶外活動(特別是水上活動)時,應考慮天氣及安全因素,因為離岸及高地可能吹強風,海面風浪可能頗大。
3號風球表示預料香港將受強風吹襲。業務運作上,天文台會優先考慮長洲、赤鱲角、西貢及啟德的風力。根據天文台對熱帶氣旋在不同位置時香港錄得之風力統計(詳見《如何預測掛風球的時間》一文)並加以觀察,當強烈熱帶風暴或以上強度的熱帶氣旋進入香港西南方500-600公里時,天文台就會考慮發出3號風球。對於強度較弱的熱帶氣旋(例如熱帶風暴或以下),這個距離大約是400-500公里。假於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東南方,香港風力較弱,熱帶氣旋可能要進入400公里內天文台才會考慮發出3號風球。
3號風球生效時,市民應該停止水上活動、前往高地或離島,因為這些地區可能已受烈風吹襲,海面有大浪,人亦無法站穩。而渡輪及纜車服務可能隨時中止,無需等待天文台發出8號風球。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