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意義

熱帶氣旋襲港時,大家常聽見長輩說「掛波」或「掛風球」,究竟是什麼一回事?

香港的熱帶氣旋警告源於1884年,以圓柱形、球形及圓錐形信號表示熱帶氣旋的位置、距離及移動方向,於避風塘及多個港口的當眼處懸掛,讓漁民得悉最新風暴消息,這就是「掛波」或「掛風球」的起源。

1917年開始,香港本地使用1至7號信號作為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其中2號至5號分別表示烈風由西北、西南、東北或東南方吹襲。1931年信號更改為1、5、6、7、8、9、10號,其中5號至8號的意義跟以前的2號至5號相同。1956年加入3號作為強風信號。為避免公眾混淆,以為5號比8號安全(兩者均為烈風信號,但風向不同),1973年起把5號至8號更改為8號西北、8號西南、8號東北及8號東南,並一直沿用至今。

隨着通訊發達,天文台於2002年1月1日關閉最後一個位於長洲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站,「掛風球」的歷史正式結束,信號改為「發出」。 而現時天文台採用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分為五級:

1. 一號戒備信號(一號風球)

一號風球表示有一熱帶氣旋集結在香港800公里範圍內,可能影響香港。天文台考慮發出一號風球前,會考慮離岸地區何時受強風威脅,因此800公里只是參考距離。假如熱帶氣旋中心風力強勁及移動快速,離岸地區短期內可能吹強風時,天文台可在熱帶氣旋進入800公里前發出一號風球(例如2014年海鷗)。

天文台發出一號風球後,離岸及高地受強風影響,海面風浪頗大及有湧浪,計劃戶外活動時應考慮熱帶氣旋可能帶來的危險,甚至取消活動。即使熱帶氣旋距離香港尚遠,其外圍環流仍會帶來酷熱天氣及狂風雷暴。

2. 三號強風信號(三號風球)

三號風球表示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吹強風,持續風力每小時41至62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10公里,且風勢持續。由於離岸及高地可能已受烈風甚至暴風吹襲,渡輪服務可能提早停止。

天文台發出三號風球後,應作出防風措施,把容易被風吹倒的物件縛緊或收回屋內,留意溝渠有否阻塞。如計劃前往離島,應取消行程。

3. 八號烈風或暴風信號(八號風球)

八號風球表示香港近海平面處現正或預料會吹烈風或暴風,由信號所示方向吹襲,持續風力每小時63至117公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180公里,且風勢持續。

根據經驗,天文台可能在以下情況發出八號風球:
i. 強烈熱帶風暴或以上級數的熱帶氣旋進入香港150-200公里範圍內;
ii. 熱帶風暴進入香港100公里範圍內(例如2017年洛克)。

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後,市面上大部分運作將停頓。市民應盡速回家及完成防風措施,在當風的窗戶貼上膠紙條及避免在該處停留,及留意窗戶或冷氣機等有否出現滲漏。近年不少市民在八號風球下扶老攜幼外出,容易被高空物件擊中受傷。前往岸邊觀浪或「追風」更是危險,因可能被大浪捲走或被強風吹到海中。

當天文台由八號東北/西北信號改為八號東南╱西南信號時,表示熱帶氣旋開始遠離香港,烈風一般不會持續太久,將會被三號風球取代。

4. 九號烈風或暴風風力增強信號(九號風球)

九號風球表示影響香港之烈風或暴風現正或預料會顯著增強。

九號風球是一個危急的信號,用作警告香港可能受熱帶氣旋的颶風圈影響,令風力在短時間內顯著增強,因此只有颱風或以上級數的熱帶氣旋相當接近香港時,天文台才會考慮發出九號風球。不過假如最後香港風力未達颶風程度,或颶風風力未有持續,天文台無需改發十號風球(例如2009年莫拉菲及2008年鸚鵡)。

5. 十號颶風信號(十號風球)

十號風球是最高的熱帶氣旋警告信號,表示香港風力現正或預料達到颶風程度,即持續風力每小時118公里或以上,而陣風可能超過每小時220公里。

當颱風或以上級數熱帶氣旋中心非常接近香港,或香港受風眼壁雨帶持續影響引致部分地區持續吹颶風時,天文台便會考慮發出十號風球。假如颱風中心經過香港上空,風雨或會減弱,雲層轉薄,甚至出現陽光,但切勿以為危險已過而鬆懈,因為惡劣天氣將於數分鐘至數小時內重臨,而風勢及雨勢可能比先前更強。

值得留意的是,當颶風減弱,天文台會改發八號風球,而不是九號風球。

原文刊於: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0804/58511885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