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入秋後仍是陰雨連綿?

十一月,香港天氣應該是萬里無雲、天朗氣清,適合遠足郊遊等戶外活動,但今年卻出現有霧、接近兩星期連續下雨的情況,猶如春天。雖然天文台只錄得63.9毫米雨量,但比正常高了七成,而日照時間更是自一八八五年以來十一月的最低紀錄。除了香港,廣東省亦出現類似天氣,部分地區雨量比正常高一至二倍。

每年秋分(約在九月廿二或廿三日)後,北半球的太陽開始斜射,地面散失的熱量比吸收的多,北方氣溫開始下降,氣壓上升,高壓區逐漸形成並覆蓋中國、蒙古及西伯利亞。由於北半球高壓區內風向是順時針吹出,因此華南地區開始受東北風影響,即天氣報告中的東北季候風。

當冷空氣在北方累積再加上高空條件配合,便會向南擴展。冷空氣與暖空氣相遇時,由於冷空氣密度較高,將暖空氣抬起,形成一個斜面,稱為冷鋒(不是冷風)。暖空氣上升後隨冷鋒南下,再下沉到地面,因此冷鋒到達前會異常溫暖,這是天氣轉涼的先兆。當冷鋒過境時,風力增強,天色灰暗或變成黃色,可能有雨甚至雷暴,之後氣溫下降,氣壓上升。

至於冷鋒過後的天氣,決定於冷空氣的厚度。假如冷空氣較厚,冷鋒的斜率大,地面和高空都吹北風,雲和雨會消散,天氣變得晴朗乾燥。但假如冷空氣較薄,冷鋒的斜率小,地面吹北風但高空吹南風,溫暖潮濕的南風不斷被抬起形成雲,天氣就變得密雲有雨。

在天氣預報的角度,我們可以比較香港及香港以北氣象站的高空數據去評估冷空氣的厚度。正常的十一月,冷空氣一般較厚,但今年十一月高空持續吹南風,雖然不斷有冷空氣南下,但北風仍然無法控制華南地區,因此出現長時間密雲有雨的天氣。這現象並不常見,我們仍在研究背後的原因。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