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警告可以優化嗎?

今早的一場暴雨,在市民上學及上班時段發生。道路水浸令學童回校出現危險,甚至需要消防員協助;而上班一族亦衣衫盡濕,非常狼狽。


在預報的層面上,今次暴雨是可以預測的,無論是全球數值預報模式或區域數值預報模式均已作出提示。在觀測的層面上,今早帶來暴雨的雨區早在昨晚八時已出現在衛星雲圖上,當時位於廣西及貴州交界,一直向東南方靠近廣東沿岸並於清晨時份增強。

satelitte-trace
圖:2016年4月12日晚上8時及4月13日上午5時之加強紅外線衛星雲圖。雨區(黑圈示)於廣西及貴州交界形成,逐漸靠近廣東沿岸並增強。(來源:台灣中央氣象局)

天文台在上午六時三十分發出黃色暴雨警告,當時主要雨區正橫過深圳及香港邊境。在六時四十五分至七時四十五分,元朗、屯門及大埔雨勢最大,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達紅色暴雨標準。九龍部分地區亦超過錄得40毫米雨量。

雨區以超過每小時70公里速度橫過本港。到了七時四十五分至八時四十五分,離島及南區雨勢最大,錄得超過50毫米雨量。新界及市區雨勢開始減弱,但部分地區仍錄得超過30毫米雨量。

regional-rain
圖:2016年4月13日上午6時45分至8時45分各區錄得每小時最高雨量。(來源:香港天文台)

暴雨的特點是來得急、雨勢大,雖然持續時間可能不長,但對排水系統已構成重大考驗。從網上圖片可見到不少道路出現水浸,但天文台並沒有改發紅色暴雨警告,與市民的期望及對暴雨警告的印象有落差。

天文台的暴雨警告系統在1992年成立,期間曾作出修訂。系統主要是用來提醒市民暴雨帶來的危險,亦為政府部門提供一個決策(例如停課、停工)的依據。黃色暴雨警告表示過去一小時廣泛地區錄得每小時30毫米雨量,而紅色暴雨警告表示過去一小時廣泛地區錄得每小時50毫米雨量。紅色暴雨警告發出後,教育局會宣佈學校停課。

暴雨過後,地下天文台舉行了內部討論。智囊團內有意見指出,就今日的情況,每小時雨量40毫米已足以令學童回校出現危險,建議天文台考慮將紅色暴雨警告的門檻降低至每小時40毫米,此外亦應考慮雨量在一小時內按某個比例達標的情況,提早發出暴雨警告。亦有相反意見認為學校停課事宜不是天文台的責任,應由教育局直接及彈性決定,無需依賴天文台發出的警告。情況有如一月份超級寒潮襲港,教育局以天氣嚴寒為理由宣佈停課一樣。

大雨在上班上學時間出現,對任何人都帶來不便。無論學校停課與否,社會上都會有反對聲音。最重要的是,假如天氣及道路情況惡劣,學生應留在安全地方等待暴雨過去,不應急於返校,家長亦無須冒雨趕到學校接回子女。在現時制度下,市民要學習及應變(例如了解大雨將至時帶備後備衣物出門)。香港是個福地,不少惡劣天氣都過門不入或影響輕微,即使如此,人還是要學習與天氣共處,盡自己的責任,不能把天氣當作麻煩或與個人利益掛勾。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