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日常接觸的天氣預報是如何產生的呢?為甚麼有時會不準確?
天氣是大氣變化的結果,而大氣變化受物理學定律約束。要預測天氣,即要從大氣變化方程式中求解。然而大氣變化方程式既繁且多,無法直接求解,需要運用超級電腦以數值方法模擬及運算,得出的結果就是數值天氣預報(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簡稱NWP)。
科學家發現,大氣是一個混沌系統(chaotic system),以數值方法模擬運算時,只要輸入數值有少許差異(例如量度儀器出現誤差或無數據),得出的結果完全不同。這現象又稱為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比喻在某地拍翼的蝴蝶,可能引致數千公里外出現龍捲風。因此數值天氣預報的準確度隨時間增加而減少,數天後的預報只能用作參考。
數值天氣預報涉及複雜運算,因此越精細、覆蓋範圍越大的模式,所需的運算時間越長。其中全球模式(global model)主要預報較大的天氣系統(例如寒潮、熱帶氣旋);有限區域模式(limited area model)主要預報較小的天氣系統(例如海陸風、雷暴)。
天文台參考的數值天氣模式主要來自歐洲中期預報中心(ECMWF)、日本氣象廳(JMA)、英國氣象局(UKMO)及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CEP)。由於不同預報模式對大氣的模擬方法有差異,預報結果並不一致,需要預報員的主觀演譯、採納或剔除,要求預報員有相當經驗。
隨著近年電腦運算能力提高,集成預報(ensemble forecast)開始出現。集成預報嘗試以不同輸入數值進行運算,得出結果後再進行平均。另一種方法是以不同預報模式的結果進行平均,研究顯示兩者均能改善預報的準確度。近年天文台開始採用集成預報預測熱帶氣旋路徑,效果相當不俗。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