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經濟與人的關係

昨天立法局經濟事務委員會會議中,天文台正式提出對熱帶氣旋警告系統的修訂。

修訂把以往只根據維多利亞港內氣象站風力(天文台、京士柏、啟德、九龍天星碼頭、香港天星碼頭、北角及葵涌)發出三號及八號風球,改為根據香港各區風力(啟德、青衣、長洲、赤鱲角、西貢、沙田、濕地公園及打鼓嶺)發出三號及八號風球(會議討論文件)。天文台表示如將新準則套用於過去九年的個案中,需要發出八號風球的日子將增加四天。會議上即時有議員質詢天文台有沒有考慮這四天對香港經濟造成的損失。

天文台發出八號風球,經濟活動停頓造成損失無可避免;但假如不發八號風球,惡劣天氣又會對市民生命及財產構成威脅,要平衡兩者從來不是容易的事。天氣預測本屬科學,無奈天文台隸屬經濟發展及勞工局,決策又與各種經濟及學術活動掛勾,天文台作出決定時往往要考慮經濟及社會因素。

今次天文台對熱帶氣旋警告系統作出的修訂,在科學的角度並不理想。八個氣象站中有三個(沙田、濕地公園及打鼓嶺)形同虛設,部分應納入的氣象站亦沒有考慮,但從平衡社會各方的聲音來看,總算是一個合格的方案。

香港人早已把天氣與經濟及個人利益掛勾。既然無法駕馭天氣,就嘗試駕馭發出天氣警告的部門,於是幾乎天文台任何決定都會有人不滿。其實天氣才是主宰,不了解和重視天氣對人的影響,未雨綢繆,反而把天氣看成麻煩,依賴各種警告,只要有日天公不做美,無論天文台發甚麼警告,香港人還是要付出沉重的代價。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