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大潮

上星期六天氣良好,但如果到大澳遊覽,會發現海平面異常地高,甚至出現水浸。究竟是甚麼原因呢?


2014年6月14日出現天文大潮,大澳水位比正常為高,部分地方出現水浸。(來源:Facebook 圖片,由Lam Chan 提供)

地球上的潮汐變化受引力影響。地球圍繞太陽運行,月球圍繞地球運行,當太陽、地球、月球三者位置連成一線時,引力最大,潮汐變化最明顯。這種情況每月會出現兩次,大約出現在新月及滿月前後,稱為大潮或天文大潮。相反,在上弦月及下弦月前後,引力最小,潮汐變化不明顯,稱為小潮。

正常情況下,漲潮及退潮每日出現兩次。接近天文大潮的日子,漲潮會漲得更高,退潮會退得更低。漲潮時身處低窪地區,會發現海平面異常地高,甚至出現水浸,又稱海水倒灌。相反退潮時進行「摸蜆」活動,會發現水退至離岸較遠的地方,收穫較佳。但由於海平面較正常為低,有時會出現船隻無法在碼頭泊岸的情況。

天文台除了預報天氣外,亦有進行潮汐監測及預報。香港境內有十一個潮汐站,分別由天文台、海事處及機場管理局負責管理並提供實時數據,另外天文台亦提供香港境內十四個地點的潮汐預報。


天文台提供的大澳潮汐預報圖,可看到天文大潮的出現。(來源:香港天文台)

潮水高度亦會受其他因素影響。當熱帶氣旋迫近,氣壓降低及強風把海水吹向陸地引致海平面上升,稱為風暴潮(storm surge)。此外,海洋淺層地震引致海水出現波動,當波動到達淺水區時被放大引致海平面上升,稱為海嘯(tsunami)。

香港過去亦有天文大潮造成水浸的新聞。例如2006年2月,天文大潮加上強烈季候風引致沙田、上環等低窪地區出現水浸,令部分海味店東主有損失。

延伸閱讀:
1. 天文台潮汐預報:http://www.weather.gov.hk/tide/cstation_select.htm
2. 實時潮汐資料:http://www.weather.gov.hk/tide/marine/chko.htm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