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天氣術語解讀(上)

天文台發出的天氣報告中包含很多術語,你明白它們的意思和背後的暗示嗎?

天氣報告中的術語大致可分為以下幾類:

1. 氣溫:酷熱(33度或以上)、炎熱(28-32度)、溫暖(23-27度)、和暖(18-22度)、清涼(13-17度)、寒冷(8-12度)、嚴寒(7度或以下)

當天氣報告中出現「寒冷」或「酷熱」時,例如「晚間天氣寒冷」,「明日下午天氣酷熱」,表示天文台可能需要發出寒冷或酷熱天氣警告。近年天文台還加入了「相當」的用詞,氣溫13度時形容為「相當清涼」,27度時形容為「相當溫暖」,旨在提醒市民,用處不大。

2. 相對濕度:非常潮濕(95-100%)、潮濕(85-95%)、無描述(70-85%)、乾燥(40-70%)、非常乾燥(0-40%)

香港冬季比較乾燥,當寒潮南下,北風把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帶到香港,相對濕度會下降至40%以下,部分地區甚至可低於20%。天氣報告中有一個「天氣展望」環節,有時會提及相對濕度的變化,例如「本週後期天氣非常乾燥」。心水清的朋友,可以即時想像到將有寒潮南下。

至於潮濕的字眼一般用於春季的「回南天」,香港受海洋性氣流影響,會轉吹東南風甚至南風,天氣「相當溫暖」。

3. 風力:風力術語是天氣報告中最重要的字眼,因為直接影響發出風力警告(強烈季候風信號及熱帶氣旋警告信號)的可能性。當熱帶氣旋接近香港,即使天文台未有明確表示發出信號的可能性,但留意天氣報告中風力術語的變化,往往有重要啟示。

下表為天文台常用的風力術語:

風力術語及解釋

天文台在七天天氣預報和華南海域天氣報告中採用蒲福氏風級。蒲福氏風級是一個重要的概念,有助了解熱帶氣旋的未來動向,下週再談。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Comments

No comments yet. Why don’t you start the discussion?

Leave a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