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降雨概率預報

每天只會下雨或不下雨,你告訴我明天下雨機會率有60%,我應該如何理解?最近台灣出現了「降雨概率」的討論,60%降雨概率是指60%機會下雨,還是60%時間下雨,還是60%面積下雨?

20210326055303-8c6b49f2fc5823371ed97d1676100e0b31f38b99
圖:ECMWF 3月28日晚上8時之10毫米降雨概率預報,顯示江南及日本廣泛地區將會有雨。

如何解讀降雨概率預報,首先要知道降雨概率是如何計算。

1. 以前的概率預報是根據經驗/統計數據制定,例如特定的氣象條件(例如氣溫、相對濕度、氣壓、風等)過去出現了100次,之後有60次下雨(降雨概率60%)。如今我們又預測相同(或相似)的氣象條件出現,於是預測降雨概率就是60%。

2. 在美國,降雨概率也可以根據以下公式制定:

降雨概率 = 雨區移入預報範圍(或在範圍內形成)概率 x 雨區影響面積百分率

例如預測雨區移入預報範圍的概率是60%,但雨區將會影響100%的面積,於是降雨概率就是 60% x 100% = 60%

又例如預測雨區移入預報範圍的概率是100%,但雨區只會影響60%的面積,於是降雨概率就是 100% x 60% = 60%

3. 現時天氣預報主要根據電腦預報模式再經人為修訂,而電腦模式每次計算只會得到一個結果:下雨還是不下雨,以概率表示就是100%或0%,「應該係,除非唔係」。可能大家都覺得有點「廢話」。

隨著電腦運算速度提升,將初始條件不斷修改(模擬觀測數據有偏差),重覆計算得出一系列結果:有下雨的,有不下雨的。於是:

降雨概率 = 預測下雨次數 / 預測總次數 * 100%….. (1)

也即是說,60%降雨概率就是預測100次,有60次結果會下雨。當然,每個人對數字的感覺不同,有人60%就會帶雨傘,有人80%才帶,也有人100%都不帶。



天文台最近公佈了10毫米降雨概率預報,將30%以下定為低,70%以上定為高,30-70% 再分為中低、中及中高。10毫米雨量有幾多?就是冬天整日下雨,或夏天一場濕身大驟雨的雨量,足以影響戶外活動。

當然亦可以設定其他數值 x,只要將公式 (1) 第一項修改為「預測下雨 x 毫米或以上的次數」就可以。當然 x 越高,概率就越低。

概率預報是科技進步的結果,不是無棱兩可的預報產品。每年風季大家參考的熱帶氣旋路徑概率預報,其實也是同一個原理製成。50條預報路徑都經過香港120公里範圍內,香港的吹襲概率(strike probablilty) 就是50/50*10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