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近年,市民開始關注厄爾尼諾(El Niño)這個氣候學名詞。很多人將極端天氣包括乾旱、暴雨、酷熱及嚴寒等,都歸咎於厄爾尼諾的肆虐。根據美國及澳洲氣象機構的最新分析,現時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偏高,年底前出現厄爾尼諾現象的機會相當高。

厄爾尼諾是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偏高的現象,每2至7年出現一次,一般持續9至24個月。正常情況下,沿南美洲西岸北上的秘魯寒流為東太平洋帶來較冷的海水,加上東南信風把海水帶往西面,接近海面的海水便由下層較冷的海水上湧補充,造成南美洲西岸秘魯、厄瓜多爾等國家附近海域的水溫較低。這些來自海洋深處的海水含有豐富養分,吸引大批魚類聚集,造就了這些國家的漁業發展。

每年聖誕節前後的二至三個月,厄瓜多爾和秘魯沿海一帶的海域會出現季節性水溫上升的現象,導致海水中的養分減少,影響當地漁穫,當地漁民把這種水溫上升的現象稱為厄爾尼諾。El Niño在西班牙語中有「幼年基督」和「男孩」的雙重意思。當水溫上升持續,我們稱為厄爾尼諾現象。由於厄爾尼諾現象多在聖誕節前後出現,所以又稱聖嬰現象。當厄爾尼諾現象減退,水溫開始逆轉,赤道東太平洋海面溫度持續偏低時,我們稱為拉尼娜(La Niña)現象(圖1)。

fig1
(圖1)與厄爾尼諾(上)及拉尼娜(下)現象相關的大氣環流。澳洲氣象局片段截圖

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天氣有不同影響。由於東太平洋海面溫度上升令氣壓降低,赤道地區東風減弱甚至轉吹西風。東太平洋的海水不再西行,聚集在當地並因日照引發對流,導致雨量增加,東太平洋沿岸地區及中太平洋島國發生水災機會因而上升。另一方面,西太平洋空氣下沉令天氣穩定和雨量偏少,印尼、菲律賓、澳洲北部等地區可能出現旱災。

根據香港天文台研究,當厄爾尼諾現象形成後,香港冬季平均氣溫較正常為高,雨量亦較正常為多。到了春季,氣溫偏高的情況開始緩和,但雨量仍然較正常為多。西太平洋熱帶氣旋形成位置東移及北移,因此進入南中國海機會減少,香港的風季一般在6月或以後才開始。而當拉尼娜現象形成後,東亞地區冬季季候風較正常為強,香港冬季及春季氣溫較正常為低。熱帶氣旋形成位置亦會西移及南移,因此進入南中國海機會增加,香港的風季亦會較早開始。

厄爾尼諾現象除了引致太平洋海面溫度改變外,亦會引致太平洋氣壓場出現變化。氣象學家將這種氣壓變化稱為南方濤動(Southern Oscillation),並以中太平洋的大溪地和澳洲的達爾文之氣壓差界定南方濤動指數(Southern Oscillation Index,簡稱SOI)。南方濤動指數呈負數時表示出現厄爾尼諾事件,正數則表示出現拉尼娜事件(圖2)。

fig2
(圖2)過去50年南方濤動指數變化。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圖片

雖然厄爾尼諾現象令香港冬季平均氣溫偏高及影響香港熱帶氣旋數目減少,但這並不代表極端天氣不會出現,我們不能掉以輕心。舉例說,2009至2010年為厄爾尼諾年,但2009年11月天文台已錄得9.7°C的最低氣溫。1997至1998年為近年最強的厄爾尼諾年,1997年只有兩個熱帶氣旋影響香港,但當中颱風維克托在香港登陸,令天文台懸掛9號風球。

原文刊於:https://hk.news.appledaily.com/local/realtime/article/20181117/58912124


Discover more from 香港地下天文台網誌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